2021中國鋼結構大會在上海召開,發布鋼結構行業“十四五”規劃 |
發布日期:2021-10-15 來源:新華網 作者:沈梅 瀏覽次數:2856 字體: 小 中 大 |
新華網上海10月13日電(沈梅)2021年10月11至13日,中國鋼結構大會暨中國鋼結構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(擴大)會議在上海召開。會上,中國鋼結構協會發布了《鋼結構行業“十四五”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 ![]() 中國鋼結構大會暨中國鋼結構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(擴大)會議在上海召開。新華網 發 《規劃》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,鋼結構行業發展質量得到穩步提升,一系列標志性建筑都采用了鋼結構建筑,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、國家速滑館(冰絲帶)、北京中信大樓、上海中心大廈等。根據中國鋼結構協會統計,2019年我國鋼結構加工制造總產量為7920萬噸,2020年為8900萬噸,年增長率為12.3%?!笆濉逼陂g,我國鋼結構產量從5100萬噸增加到8900萬噸;鋼結構產值從5000多億元增加到6000億元以上;鋼結構產量占全國粗鋼產量的比重從6.34%增加到8.35%左右。鋼結構產量的大幅增加,對化解鋼鐵過剩產能起到了重大促進作用。 《規劃》提出鋼結構行業“十四五”期間發展目標:到2025年底,全國鋼結構用量達到1.4億噸左右,占全國粗鋼產量比例15%以上,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%以上。到2035年,我國鋼結構建筑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,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.0億噸以上,占粗鋼產量25%以上,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逐步達到40%,基本實現鋼結構智能建造。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,《規劃》提出了“十四五”期間的重點任務,包括加快重點技術研發,促進鋼結構標準化、通用化,推動信息化與智能建造,大力推進高性能與高效能鋼材的應用等。 ![]() 中國鋼結構大會暨中國鋼結構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(擴大)會議在上海召開。新華網 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岳清瑞向大會作《聚焦雙碳目標,推動智能建造,構建鋼結構行業發展新格局》的工作報告。他在報告中全面回顧和總結了協會2021年的工作,并從推廣鋼結構建筑應用、推進智能建造與綠色發展、推廣高性能與高效能鋼材的應用、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方式、促進行業技術創新發展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、提高協會管理完善服務職能等七個方面提出了2022年協會的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。 大會對獲得中國鋼結構協會2021年度“科學技術獎”的單位和個人以及“鋼結構杰出人才獎”頒發了獎牌證書。2021年度科學技術獎共計48項,其中特等獎7項、一等獎16項、二等獎25項、鋼結構杰出人才13人、技術創新獎49項、創新人才獎36人。 會議還圍繞“鋼結構行業綠色低碳發展、鋼結構智能建造、鋼結構設計與創新”等議題展開討論。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,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秘書長朱彩清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教授莊惟敏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、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,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、上海寶冶鋼結構工程公司總經理唐兵傳、綠地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裁談德勤,山東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丁建平等專家作專題報告。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曉明在大會上做了《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功能提升關鍵技術》的報告。俗稱“八萬人體育場”的上海體育場是上海著名的地標建筑。今年,上海體育場按照FIFA 世俱杯的場地要求,結合體育場賽后二期使用功能需要,對現有的場地及相應設施一并進行改造。陳曉明表示,上海體育場應急改造工程鋼結構項目屋蓋新增鋼結構施工已于8月底啟動,項目施工進入全面快速建設階段。 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鋼結構協會2021高校學生鋼結構創新競賽、2021鋼結構展覽會等系列活動。這些多元化的主題活動為專家學者和高校學生、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提供了近距離的交流與互動的平臺。 本次會議由中國鋼結構協會、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,由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、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、上海綠地建設(集團)有限公司聯合承辦,上海市金屬結構行業協會、山東冠洲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、《工業建筑》雜志社有限公司協辦。相關部門、知名專家、相關會員單位代表等600余人參加會議。 |
![]() |
上一篇:太原理工大學捧得一等獎!全國大學生鋼結構大賽落幕 下一篇:為什么說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綠色建筑的最佳形式? |
![]() |
07176243331